李白曾有“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的诗句。《西京杂记》说:“菰之有米者,长安人谓之雕胡”。在唐代,雕胡饭是招待上客的食品,据说用菰米煮饭,香味扑鼻且又软又糯,很多唐代诗人都钟情于它。杜甫称“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王维说“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一粒菰米相当于四五粒稻谷的长度,细长、黑亮,黏而不腻,爽而不干,清香可口。后来“菰”受到黑粉菌的寄生,植株便不能再抽穗开花,转而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嫩而洁白。剥开后,可以看到其形状和竹笋差不多,这就是现在食用的茭白,古称“茭郁”。《尔雅》记载:“邃蔬似土菌生菰草中。今江东啖之甜滑。”《尔雅》成书于秦汉间,可见,当时除了食用茭白的种子菰米外,还将茭白作为一种美味的蔬菜。

      西晋时,吴江人张翰在京城洛阳担任高官,因害怕卷入宫斗,托词思念家乡菰菜、莼羹和鲈鱼的滋味,辞官回乡。后来被传为佳话,“莼鲈之思”的典故也成为思念故乡的代名词。菰菜就是茭白,菰、莼、鲈三种食材也因此享誉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