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嬷。
阿嬷是一个名词,在闽北语、闽南语、莆仙话、闽东话、客家话、潮州话、粤语中表示奶奶的意思。
阿嬷,在闽南语、莆仙话、客家话、潮州话、粤语等方言中表示祖母或者外祖母的意思,闽北语、福州话、闽东话等仅表示祖母。在浙江台州方言中,称呼伯伯的老婆为阿嬷,意为伯母。
古代把老婆婆称为什么啊
古代年轻人称老妇作老妪。古代年轻人称老翁作老翁。现代一般称作老头、老太,尊称老爷爷、老奶奶。妪 yù释义:年老的女人:老~。
翁~。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释义:家中有长辈老人,曾经居住在这里。
翁 wēng释义:老头儿:老~。
渔~。
“塞~失马,焉知非福”。
老翁逾墙走。
——唐· 杜甫《石壕吏》
释义:年迈的老者贴着墙沿走。
古代把老婆婆称为什么啊
老妇。
石壕吏》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史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