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汉道河床,为河道分支,即河道延人海底的部分
③汉河口沙坝,多为叠置在前三角洲有机质粘土上的最大河口沙质凸体,有的汉河口发育有指状沙坝(如长江、密西匹比河等),长度达70公里,宽15公里,厚IONl5米
②席状沙,即连续分布的沙带
④汉道间海湾,两个向海外突出汉道所夹持的海湾。
水下三角洲形成条件
三角洲是指河流流入湖泊或海洋形成的堆积体系,当河流奔流入海时,由于河口变宽或者受潮流等因素影响水流逐渐分散,流速不断下降,河流所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段淤积,且淤积速率大于海洋动力的侵蚀速率。再加上河流中含有大量以胶体状态存在的细黏土,这些黏土一遇到海水,在盐的作用下就会形成凝絮沉淀下来,因而在河流入海处逐渐形成扇面状的堆积体。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亦是如此,以河口水下三角洲为例,主要是由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高的海水后凝絮淤积而成。
水下三角洲的面积并不比陆上三角洲小,作为陆上三角洲的延续,有一些大河三角洲,其水下三角洲的面积往往超过了陆上三角洲。
水下三角洲位于低潮位以下,包括前三角洲和三角洲前坡两个部分。三角洲的最外带就是前三角洲,属于三角洲的前缘地貌单元,有平缓的坡度以及平整的地形,由黏土和细粉沙组成。
水下三角洲形成条件
三角洲形成的基本条件有三:河流一要携带足够量的泥沙二要河口位于浅水区域,坡 度平缓,便于泥沙的沉积三要海洋动力作用较弱,仅能对其进行改造而不能把沉积在河口 的泥沙全部搬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