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成为招大引强和孵化企业的重要载体。依托生态主导型企业,或具有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协会,或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先进制造业集群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关联企业在区域内集聚,通过建立紧密的产业链供应链关系,逐步形成互惠互信、合作发展的集群文化。

二是成为开展跨行业和跨领域协同创新的主要阵地。在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过程中,除了企业数量增加之外,集群成员多元化特征会更加凸显,在高频次、宽领域、多主体的互动中将产生大量的知识外溢和融合创新,涌现一批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

三是成为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节点。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稳定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变得至关重要。集群作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新型组织模式,将成为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关键节点,有助于打通区域内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实现供需之间

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要丰富完善集群工具箱

程楠建议,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必须坚持在制度设计上下功夫、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在信息畅通上下功夫、在合作机制上下功夫。

一要抓好典型,注重总结。在先进制造业集群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地方创造性开展集群培育工作,比如打破行政壁垒出台集群政策,推动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开展协同攻关等,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要对地方成功经验进行梳理,总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集群政策,丰富完善集群工具箱。

二要加大培训,注重宣传。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对集群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对如何培育集群还缺乏手段。建议定期组织开展集群方面的专家培训、实地考察,既有助于集群之间建立产业链供应链联系,又可以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

三要广泛动员,注重参与。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过程也是一个多主体博弈并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要充分调动集群内大中小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中介组织、政府机构等不同主体的积极性,只有集群成员都充分参与其中,才能真正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