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要劳动是活劳动价值交换的界限

劳动能力作为特殊的商品,他可以被购买——即雇佣,资本主义的剥削建立在平等交换的基础上,劳动能力的价格——即工资。而资本主义获得利润的方式只有榨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提高利润也即提高剩余价值,也即尽可能降低必要劳动的价格。

资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称之为绝对剩余价值的获取,也即强制性压低工资,但工资作为活劳动的价格,其有必然无法克服的下限,即劳动力本身需要的生活,繁衍以及娱乐所花费的费用,工资——也即活劳动的价格,无法突破这个下限。

第二种,也即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取,通过提高生产效率,让一个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以提高剩余劳动时间。

而一方面,资本主义希望尽可能压低劳动力的价格,另一方面又希望他们拥有更多的购买力,这是天然无法克服的悖论,希望降低工资而又希望他们购买更多商品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以至于产生劳动的相对过剩。

2,资本逻辑的内在界限是生产力与剩余劳动的界限

资本主义大幅度提高了生产力,创造出了远远多于人民需求的商品,这些商品就是剩余劳动,而剩余劳动必须通过市场交换转化成剩余价值,也即必须通过销售,才能将凝结在内的剩余劳动转化成剩余价值,即通过货币形式,一旦人们无法消化这些过剩商品,那么这些剩余劳动就将被浪费,这意味着必须削减和限制剩余劳动,因为无利可图。

生产力的发展到头来将破坏生产!

3,货币是生产的界限

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依靠货币的媒介,当产业链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即资金链的断裂,将导致整个生产链条的停滞,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继续生产过程,就不得不放弃货币的事物本位制。

金银并非天然是货币,货币却天然是金银。

为了重启产业链,就必须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发现货币,让货币脱离实物价值,资本主义彻底由此彻底转变为金融资本主义,也即大量的证券和货币在市场中展开,资本主义为了自保突破了第三条界限,但转而又爆发出更大的危机

4,交换价值生产是使用价值生产的界限

一件商品具有交换价值的根本即其具有着使用价值,也即使用价值包含在交换价值内,当新的使用价值产生,意味着新的交换价值的出现,也即意味着资本的新的增资机会。

人有五感,看,闻,听,摸,尝五觉,一切的使用价值依托着人的五感,这意味着,当人产生第六感时,也即出现了新的使用需求,也即会促使具有新的使用价值的事物的产生,也即新的交换价值的出现。

而任何资本增资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自然资源,也即自然资源也规定了商品增值的界限。

以上四点,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内在逻辑,也即资本主义诞生之初逻辑上的天然悖论。

资本主义生产的四个内在界限

资本主义发展的每一步都同时产生限制自己的力量。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是一个非自洽的系统。资本主义生产的4个内在界限 :

①必要劳动是劳动能力的交换价值的界限

②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和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③货币是生产的界限 

④使用价值的生产受到交换价值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