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甲骨文。
嘴是脸部运动范围最大、最富有表情变化的部位。嘴依附于上下颌骨及牙齿构成的半圆柱体,形体呈圆弧状,位于面部的正下方,是吞咽和说话的重要器官之一,也是构成面部美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产生丰富的表情,形态特别引人注目。
在医学上口唇部的范围包括上下唇和口裂周围的面部组织,上至鼻孔底线,下至颏唇沟,两侧至鼻唇沟。
嘴:zuǐ ㄗㄨㄟˇ。从口、从此、从角。相比次而止是此之范式。肉上长刀是角之范式。相比次肉上长刀之口是嘴之范式。
本义:口,动物吃食,发音的器官,亦指说话。如:嘴巴、嘴头、嘴快、嘴严、嘴直、嘴软、嘴笨、嘴馋、张嘴、嘴甜心苦。
衍义:引申指“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如:山嘴、壶嘴儿。
基本释义
嘴zuǐ ㄗㄨㄟˇ
1、口,动物吃食,发音的器官,亦指说话:~巴。~头。~快。~严。~直。~软。~笨。~馋。张~。~甜心苦。
2、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山~。壶~儿。
嘴
简体部首:口,部外笔画:13
输入法
仓颉:RYPB
英文:mouth
郑码:JIRL
四角号码:620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5634
汉字释义
1.口的通称:张~|闭~
2.(~儿)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瓶~儿|茶壶~|烟~
3.指说话:别多~。
词性变化
嘴 zuǐ
〈动〉
(1) 说话 [speak]
要你们去献殷勤塌嘴?——《西游记》
真真这凤丫头越发贫嘴了。——《红楼梦》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㭰【卷二】【此部】
识也。从此朿声。一曰藏也。遵诔切文三
说文解字注
(㭰)识也。从此。朿声。遵诔切。古音在十六部。一曰藏也。藏、今字也。古作臧。广雅。石针谓之。与识训相近。又、韏也。与藏训相近。韏同舒卷之卷。
康熙字典
《集韵》祖委切,音㭰。本作觜。与同。详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