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年就是指天气较往年平均气温偏低的年份。
我国著名的冷年有1955年、1968年、1969年和1976年等。冷年触发的必要条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有以下几个:
1、强寒潮:指降温幅度超过15度的一次冷空气过程。
2、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很长的冬季低温阴雨天气,并由于气温持续降低出现雨转雪,并伴有冰冻天气,是寒潮和暖湿气流相持不下的后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8年的南方雪灾。
3、气温严重偏低:偏低幅度可以是5~10度甚至10度以上,一般出现在比较寒冷的春天。
4、倒春寒:在初春偏暖的情况下遭遇寒潮,使晚春气温持续大幅度偏低。
5、凉夏:夏季平均气温偏低两度以上,且高温日远远少于常年同期。
6、五月寒:在立夏之后遭遇的寒冷天气。
7、秋寒:一般发生在提前入秋的年份,气温明显低于往年同期,可能同时伴有秋淋现象。
8、无霜期明显偏短:某些年份终霜日来得晚,初霜日又来得早,常见于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地区。
9、冷冬:冬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1度时形成冷冬,偶有奇寒,如1955年。
这些致冷的因素一旦叠加,就会造就冷年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