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两岸猿声/啼不住。

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 如:春风/不度/玉门/关

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这两种其实可以概括为“二二三”。

有的是四三式的。三四式的很少见。七言除了上节通论所讲的那种四三式以外,也可以在整个五言诗句的前面加两个音成为独立的节奏,从而形成二五的句式。七言是四拍("二,二,二,一"式)"无边/落木/庸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

但划分节奏,不可以单看句式,要联系意义的表达,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两句诵读的节奏就应该是"二一二,二一二""念去去千里烟波"(柳永《雨霖铃》)的节奏则是"一二二二"。

总结来讲,其实读诗可以按照名词动词结构来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