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阻温度换算公式:
R2=R1*(T+t2)/(T+t1)
t1-----绕组温度
T------电阻温度常数(铜线取235,铝线取225)
t2-----换算温度(75
°C或15
°C)
R1----测量电阻值
R2----换算电阻值
2、在温度变化范围不大时,纯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线性地增大,即ρ=ρ0(1+αt),式中ρ、ρ0分别是t℃和0℃的电阻率
α称为电阻的温度系数。多数金属的α≈0.4%。
由于α比金属的线膨胀显著得多(
温度升高
1℃
金属长度只膨胀约0.001%)
在考虑金属电阻随温度变化时
其长度
l和截面积S的变化可略,故R
=
R0
(1+αt),式中和分别是金属导体在t℃和0℃的电阻。
3、电阻温度系数
当温度每升高1℃时,导体电阻的增加值与原来电阻的比值,叫做电阻温度系数,它的单位是1代,其计算公式为
α=(R2-R1)/R1(t2--t1)
式中R1--温度为t1时的电阻值,Ω
R2--温度为t2时的电阻值,Ω。
一定温度下电阻值的计算公式
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有关,还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
多数(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一些半导体却相反。如:玻璃,碳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有公式R=ρL/s,其中的ρ就是电阻率,L为材料的长度,单位为m,s为面积,单位为平方米。可以看出,材料的电阻大小正比于材料的长度,而反比于其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