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被贬密州(宋朝时期的密州即现在山东诸城地区)时填的一阙词。
词中表达了思念七年未见的弟弟苏澈(字,子由),以中秋月圆表达无亲人团圆和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联系在一起,倾诉自己的思念之情也同时表达自己仕途失意的超脱!
明月几时有是苏轼被贬哪里写的
密州。
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公元1076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他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丙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自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明月几时有是苏轼被贬哪里写的
这首词全称《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是苏轼自求被贬到密州时写的。
诗人借助中秋明月和微醺酒力,用明月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乐观旷达的感受。
作者对当时朝政不满,自求外放,所以,对朝廷充满担忧,写下高处不胜寒的名句。
因为又参透人生悲欢离合,所以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