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周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谁实力强他就投靠谁,所以坑完刘璋又坑刘禅。

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幼贫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为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有陈寿、罗宪等学生。诸葛亮做益州牧时,任命他做劝学从事。诸葛亮死后,谯周前往奔丧,虽然朝廷随后下诏禁止奔丧,但谯周仍因行动迅速而得以到达。

谯周为什么坑完刘璋又坑刘禅

 有多重原因。分析如下:

  1. 谯周是儒学大师、史学家、天文学家、经学家和教育家,有“蜀中孔子”的美誉,大儒都强调以和为贵,反对杀戮。他曾经坚决反对诸葛亮和姜维北伐,坑刘璋、刘禅,但有利于百姓。

   2.谯周代表成都地方士族大户的利益,首先想到的是保护家乡不被破坏,不是刘家的江山,坑刘璋、刘禅,可以保住氏族大户。

   3.刘备围困成都时,谯周就以民间云“若要吃新饭,须待新主来”,不可逆天道为由劝说刘璋投降。刘璋除了投降真没什么选择,谯周坑了刘璋,顺应了民心。

   4.魏军兵临成都,此时谯周力主刘禅投降,理由很充分:降魏“魏必裂土以封陛下,则上能自守宗庙,下可以保安黎民。”坑了刘禅,保全了黎民百姓。

  5.刘璋、刘禅都很暗弱,士无斗志。

  刘璋无谋,优柔寡断 又不听部下建议,经营益州有二十多年,没有给百姓带来什么恩德,却招来了战乱,部下意见不统一。

 而刘禅重用太监黄皓,政治腐败,贤人渐去,就连大将军姜维都外出避祸。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坑了旧主,有利于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