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母正确引导孩子:凡事,尽自己最大努力就好,无需太在意他人眼光。一旦在意他人结果,做事原本动力便会大打折扣,太过在意他人眼光容易束手束脚。
2、 不要让孩子背负过多的期望。家有孩子,有哪位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期待是需要的,但对孩子期望过高,反而会增加孩子内心压力。期待值越高,一旦失败,孩子会很容易自我否定,逐渐失去自信,变得敏感和焦虑,反而更加注意他人态度。
3、 家庭氛围轻松,孩子内心充满安全感。若在家庭中父母喜欢吵架,并会迁怒于孩子,无辜受到牵连或惩罚,长期以往容易导致孩子更强的焦虑和不安感。孩子会变得更加敏感。
4、 让孩子了解,别人不喜欢自己这是正常的事,太少的人能做到人人都喜欢,若做到也一定不轻松。
5.不论什么时候,爸爸妈妈都爱你,都会和你在一起。让孩子知道即使这件事没有做得很好,爸妈也会相伴左右,这种心理支持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6.帮孩子认知:失败是什么样没有谁的成长是一番风水,失败乃兵家常事,更何况成长之路上。让孩子认识失败长什么样子。引导孩子用语言形容出来,或试着把失败比喻成某种事物,或用画笔画出来,帮孩子接纳失败。
7.将他人期待转化为自己的期待。自己鼓励自己,自己认可自己。内心自我认可很重要。
儿童玻璃心怎么引导
具体如下:
      首先,家长要学会放手,敢让孩子“试错”,进化心理学家哈瑟尔顿和列托曾说:人类是以不断犯错的方式,来适应世界的,不允许孩子试错,意味着在谋杀孩子的生命力。家长不要一味的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作为家长要记住,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也不例外,是可以犯错的。未来的道路崎岖,孩子必须要有跌倒了自己爬起来的能力,这样的孩子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才不会被击垮。
      其次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适当,对了就是对了,错了就是错了。有的家长表扬孩子的方式很奇怪。比如看到孩子打了下墙壁,会说:“宝宝真厉害。”这种迷惑行为不仅让我觉得费解,也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表扬的时候要具体一些,不要笼统的说“你真棒,真厉害。”而是要落实在具体的事情上:“你今天帮妈妈做了家务,真是个勤快的乖孩子。”或者“你这次的成绩很好,说明你很努力地学习了,真棒,再接再厉。”要对孩子进行鼓励,而不是敷衍了事。
     再次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也要给予批评和处罚。告诉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很好的孩子,但是这件事情这样做是不对的,希望你下次要改正。”而不是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这样孩子才有面对挫折的勇气。如果一直在顺境中成长,一旦遭受逆境,孩子是无法接受的,很容易产生极端的想法,因此,一定要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最后要学会多倾听,和孩子产生共情。如果家长能真正倾听孩子的叙述,孩子就能容易地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有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我们能与他们产生共情。父母要学会去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真正理解父母的时候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慢慢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了。学会倾听孩子就能冷静下来思考问题。之后再去引导孩子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要让孩子明白,父母一直是支持你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有父母的陪伴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