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廷试即殿试,紧接会试后举行。初为三月初一,后大都定为三月十五。会试中式者均可应考。以一、二、三甲为名次。
清初是四月举行殿试乾隆二十六年定于四月二十一日,从此成为定制。
殿试对策以一日为限,试卷弥封后,收掌官用箱盛储送读卷官评阅。
传胪后,新进士还要在保和殿参加朝考。内容是论、疏、诗各一道,试题由皇帝亲命,当日交卷。
殿试成为定制是什么意思
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是唐、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殿试由内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选拔官员等第。
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则天创制于神都紫微宫洛城殿,所以是从唐开始的。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殿试只考策问,应试者自黎明入,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制策题目,清初用时务策一道,题长二、三百字,所询一二事康熙以后,题长达五、六百字,甚至千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