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商埠,济南道路以“经纬”命名,这就是在全国也较为少见,和地理意义的经纬完全相反的更是独一家,成为特色。颇有意思的是,一些老济南人叫久了,就干脆省去了经和纬,或加入大小。如今,纬十二路就习惯被叫做“十二马路”。济南的路为什么以经纬命名,又为什么偏偏将东西向的路称经路,南北向的称纬路即使是上了年纪的老济南也没几个人能真正说清楚。

经纬命名源自“织物”长短称谓

其实,对于济南道路以经纬命名,济南市志上早有记载。1904年,胶济铁路建成通车,清政府勘定西关外一区域作为济南商埠。当时的商埠区境界东西长约五里,南北则不到三里。而在当时,济南纺织业较为兴盛,根据古时织物“长者为经、短者为纬”的称说,就命名商埠区内的东西方向道路为“经”,从北以铁路为限的“经一路”向南依次排列把南北方向的道路命名为“纬”,从东起十王殿的“纬一路”依次向西排列,与经路垂直相交。而经纬之间的短纬路一般命名为小纬路,现在,济南仍有小纬二路、小纬六路。

这种统一命名方式,为商埠向南、向西发展预留了依次排列的道路名称。同时,经路设计时也考虑了当时津浦、胶济两铁路的走向,以便利商货的集散。可以说,道路经纬命名见证了济南的开埠史。

百年沧桑,经纬路几多变迁

初建时的商埠,济南的经纬路并没有这么多条,1916年才仅有经一路、经二路,纬一路至纬五路总共7条道路。到了1921年,济南商埠区又向西扩展至纬十路,向南扩展至经七路。

经纬路是什么意思

经几路纬几路或几大马路纬几路,是济南市民经常挂在嘴边上的路名称谓,通常这一带被老济南叫做商埠。屈指算来济南市经纬路的开辟至今已整整10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