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狐(学名:Vulpes lagopus):体长50-60厘米,尾长20-25厘米,体重2.5-4千克。颜面窄,嘴尖,耳圆,尾毛蓬松,尖端白色。冬季全身体毛为白色,仅鼻尖为黑色夏季体毛为灰黑色,腹面颜色较浅。具有很密的绒毛和较少的针毛,可在零下50℃的冰原上生活。足底毛特别厚。
单独或结群活动。食物主要为旅鼠,也吃鱼、鸟、鸟蛋、贝类、北极兔和浆果等。为珍贵毛皮兽,已人工繁殖,称蓝狐、白狐等,突变品种如影狐、北极珍珠狐、北极蓝宝石狐、北极白金狐和白色北极狐等,统称为彩色北极狐。
北极狐分布于北极地区,活动于整个北极范围,其中包括:俄罗斯,加拿大,阿拉斯加,格陵兰和斯瓦尔巴群岛的外缘,以及亚北极和高山地区,如冰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大陆。
目前属于濒危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北极狐现存状况
北极狐分布于北极地区,在零下几十度的北极冰原上生活,像是俄罗斯、冰岛、加拿大北部等极寒地区,都能够看见北极狐的身影,因其独一无二的特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雪地精灵。
北极狐闻名于世界,不仅是因为其作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还因为其奢华昂贵的皮毛而备受世人的推崇。不过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长期生活在雪地里的北极狐,未来在北极地区是否还能够拥有一个栖身之所,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北极狐属于犬科类动物,是标准的五短身材,嘴巴尖、耳朵圆、四肢短,平均体长只有 50 多厘米,平均体重仅为 3 千克左右,全身覆盖着蓬松柔软的雪白皮毛,娇小的样子倒也是十分的惹人疼爱。
虽然不同于大众对于传统狐狸的认知,但是北极狐特殊的形态特征却能够让它们在北极地区生活的更好。随着全球变暖,另一种比北极狐更大的赤狐正不断向北扩张,在赤狐逐渐的适应了极寒地区的生存条件后,两种狐类就会为生存空间产生冲突。更为严重的是赤狐和北极狐的主要食物来源重叠,会使二者之间的斗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在适者生存的自然斗争下,没有人知道北极狐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