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剧调门一般以“正二调”为适度(相当于1=E),最高的唱“乙字调”,最低的唱“凡字调”,俗称“扒字调”。豫剧中演唱高调(1=F)的演员不多,一般唱 低调(1=bE)。
  京剧的调门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用西洋的叫法:A、B、C、D、E、F、G调。可能是这么换算的:
  古代乐器定调以笛箫为准。笛有六孔,可分七调:上、尺、工(小工)、凡、六、五(正工)、乙,分别对应于简谱的1、2、3、4、5、6、7。分列如下:
  上字调:1=降B,降B调,八个眼。小生二黄的常用调门。
  尺字调:1=C,C调,七个眼。青衣四平调的常用调门。
  小工调,1=D,D调,六个眼。是现在青衣二黄的常用调门。
  凡字调(趴字调):1=降E,降E调,五个眼。
  六字调:1=F,F调,四个眼。净、生、老旦的西皮、二黄及青衣西皮的常用调门。
  正工调(五字调):1=G,G调,三个眼。是小生娃娃调的常用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