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义
饿
餓 è 
〈动〉
(1) (形声。从食,我声。本义:饥之甚。按:在古代,“饥”与“饿”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饥”指一般的肚子饿“饿”是严重的饥饿)
(2) 同本义 [hungry]。与“饱”相对
饿,饥也。——《说文》
饿,无食久馁也。——《六书故》
饿,甚于饥也。——《正字通》
有死者曰大饥,无死者曰大饿。——《谷梁传》疏引徐邈说
无一月饿。——《淮南子·说山》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子·饰邪》
又如:饿隶(饥饿的人形容干瘠的样子)饿损(饿坏)饿杀鬼(方言。贪吃的人)饿病(饥饿致病)
(3) 使受饿感到饥饿 [starvehunger]
饿其体肤。——《孟子·告子下》
伯夷、 叔齐饿于 首阳之下。——《论语·季氏》
又如:孩子饿了别饿着小猪
(4) 贫困缺少 [poor]。
如:水田饿水干田饿水饿乡(缺吃的乡里)
今义
饿è繁体:餓<动>(1)(形声。从食,我声。本义:饥之甚。按:在古代,“饥”与“饿”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饥”指一般的肚子饿“饿”是严重的饥饿)(2)同本义 [hungry]。与“饱”相对(3)又如:饿隶(饥饿的人形容干瘠的样子)饿损(饿坏)饿杀鬼(方言。贪吃的人)饿病(饥饿致病)(4)使受饿感到饥饿 [starvehunger](5)又如:孩子饿了别饿着小猪(6)贫困缺少 [poor]。如:水田饿水干田饿水饿乡(缺吃的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