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自己的住处有很多称呼,甚至男女都有一定的差别,雅称也就是所谓的美称、素称或标准称呼。

陋室、寒舍、敝庐、草庐、舍下、斋、堂、庵、屋、庐等。

古代宿舍的雅称

室,舌,庐,屋,宅,馆,阁,卧室,宿舍,寝所,寝庐,庐舍,舍馆,阁斋,屋庐,阁馆等。

庐,寄也。秋冬去,春夏居。——《说文》

庐,舍也。——《广雅》

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周礼·遗人》

公馆复。――《礼记·曾子问》。注:“若今县官舍也。”

时雄校书天禄阁上。——《汉书·扬雄传》

无东西厢有室曰寝。——《尔雅·释宫》

宋 曾巩 《秃秃记》:“司法 张彦博 改作寝庐,治地得坎中死儿。”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白居易《琵琶行》

宋 曾巩 《繁昌县兴造记》:“自门至於寝庐,总为屋凡若干区。”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 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宋 苏洵 《田制》:“塞溪壑,平涧谷,夷丘陵,破坟墓,坏庐舍,徙城郭,易疆壠。”

清 唐甄 《潜书·太子》:“亲其妇子,知其生养入其庐舍,知其居处。”

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周礼·地官》

君厌承明之庐。——《汉书·严助传》。注:“直宿所止曰庐。”

《东观汉记·曹褒传》:“在射声营舍,有停棺不葬者百馀所。”

《宋书·后废帝纪》:“宵游忘反,宴寝营舍。”

室,堂之内,人所安止也。——《说文系传》

若通而言之,则宫室通名,故《尔雅》云,“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别而言之,论其四面穹隆则曰宫,因其贮物充实则曰室。”——《礼记·曲礼上》疏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诗·小雅·斯干》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后汉书·苏不韦传》:“ 不韦 与亲从兄弟潜入廥中,夜则凿地,昼则逃伏。如此经月,遂得傍达 暠 之寝室,出其牀下。”

唐 唐暄 《还渭南感旧》诗之一:“寝室悲长簟,妆楼泣镜台。”

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史记·张仪传》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 蔡京 赐第,宏敞过甚。老疾畏寒,幕帟不能御,遂至无设牀处,惟扑水少低,间架亦狭,乃即扑水下作卧室。”

《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南一间算个燕居,北一间作为卧室。”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某子夜前三刻,即到魏郡,凡历数门,遂及寝所。”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及临知白寝所,见其敝毡缣被帐帟质素,嗟美久之。”

《孟子·离娄上》:“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

宋 曾巩 《繁昌县兴造记》:“出入无门关,宾至无舍馆。” 元 郝经 《秋思》诗之四:“今年坐舍馆,江声满重关。”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五回:“到得 花多福 房里时,却已经黑压压的挤满一屋子人。”

以二人居屋十间。——洪亮吉《治平篇》

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