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森堡的名字一直都和量子力学理论联系在一起,这一理论发表时他年仅23岁,他也因为提出这一理论及其应用,获得了1932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海森堡提出的新理论,是完全基于对原子辐射的观察,他认为,在某一个给定的时间点,一个电子所处的位置是无法确定的,也无法跟踪它的轨迹,所以玻尔假定的电子轨道并不存在

诸如位置、速度等力学量,无法用通常的数字来描述,但可以用抽象的数学结构即矩阵来表达,海森堡用矩阵形式给出了他的新理论。

此后,海森堡又提出了著名的“不确定性原理”,在一个量子力学系统中,一个运动粒子的位置和它的动量不可被同时确定。

在莱比锡期间,海森堡为原子核物理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基本粒子理论引入了内部对称量子数(1932年,1933年),发展了一种铁磁性理论(1928年),和沃尔夫冈·泡利对量子场论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工作。

海森堡和约翰·惠勒同为S矩阵(1942年,1944年)之父,他很早就研究了量子场论的基本长度模型(1938年)。

1940年代,他还研究了宇宙射线及其产生的离子碎片,导致不久后在英国发现了第一个介子。

1957年起,海森堡的研究兴趣转向了等离子体物理和高热原子核反应问题,并与日内瓦国际原子物理研究所紧密合作,他担任该研究所的科学政策委员会主席,并一直是该委员会的成员。

在他于1953年成为洪堡基金会主席后,为基金会做了很多促进工作,他邀请各国科学家来德国,并协助他们在德国开展研究工作。

1953年起,他的理论工作偏向基本粒子的统一场论,这对于他来说,是理解基本粒子物理学的关键。

海森堡有多伟大

物理方面的贡献海森堡一生在理论物理学上作出了重要成就,而他最大的贡献无疑是创 建矩阵力学。在这之前,他在关于流体力学、反常塞曼效应、分于模型以及 色散理论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