殄读tiǎn,灭绝的意思。在暴殄天物的解释为: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殄tiǎn,形声。歺(è),剔解后的残骨。隶变人“歹”。从“歺”多与死亡有关。本义:断绝竭尽。
暴殄天物,殄什么读音
读作殄(tiǎn),形声。歺( è),剔解后的残骨。隶变人“歹”。从“歺”多与死亡有关。本义指断绝,竭尽。
殄,尽也。——《说文》
余风未殄。——《书·毕命》
邦国殄瘁。——《诗·大雅·瞻昂》
败国尽民。——《左传·宣公二年》
丁殄地财。——《淮南子·本经》
自王泽殄,风人辍采。——《文心雕龙·明诗》
武殄暴逆。——《史记·秦始皇本纪》
燕婉之求,籧篨不殄。——《诗·邶风·新台》
暴殄天物,殄什么读音
暴殄天物(拼音:bào tiǎn tiān wù)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诸子《尚书·武成》。[2]
暴殄天物(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动宾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1]
中文名
暴殄天物
拼音
bào tiǎn tiān wù
近义词
挥霍无度、挥金如土
反义词
克勤克俭、精打细算、节衣缩食
出处
《尚书·武成》 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