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产品的褪色、变色主要是油墨性能问题,但是,也有的是由于印刷工艺术所致,以及油墨遇到酸碱、硫化物、醇类如:甲醇、乙醇(酒精)、丙三醇等。
表面活性物质等化学物质也极易引起褪色、变色问题:
1.油墨渗透与结膜过程的变色:在印刷过程中,印刷品刚印好时的墨色较深,然而,隔一段时间之后油墨的颜色就会变淡了,这并非是油墨不耐光的原因,主要是油墨干燥过程中渗透与结膜的原因。光线通过连接料照射到颜料颗粒上,经过颜料对日光的选择吸收再反射出来的色光才呈现色彩。光线透过墨膜越深,然后再反射出来的色光就越饱和。
所以说墨层较厚色泽就较浓,墨层较透明色泽就较鲜艳夺目。刚印好的印品,墨层较厚。可是在干燥之后油墨中的连接料将有很大一部分会渗透入纸张纤维的内部,因此干燥之后的墨层要浅薄一些,这样,颜色也就变淡了。在印刷时要把颜色控制在比原色样略浓的程度,那么油墨干燥之后就会达到原样色彩的要求。
2.油墨由于不耐光引起的褪色:在调墨时,应尽量选用耐光性好的油墨。任何油墨在太阳光或者其它光源照射下,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褪色现象,调配浅淡颜色油墨应估计油墨被冲淡后的耐光性。如淡湖蓝色最好用酞菁蓝,不要用孔雀蓝,因为酞菁蓝比较耐光,不易变色。灰色墨可以在白墨中稍加黑墨与酞菁墨翠绿颜色可以用单色酞菁绿,不够黄则可以加亮光树脂黄墨,鲜艳一点也可以加点白墨,假若用孔雀蓝加铬黄墨,天长日久,易于泛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