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绣,指的是中国刺绣中的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 四大名绣(依次:湘,苏,粤,蜀) 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刺绣作为一个地域广泛的手工艺品,四大名绣之称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它的产生除了本身的艺术特点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绣品商业化的结果
我国的四大名绣这么读
四大名绣,是指中国中部湖南省的"湘绣",中国西部四川省的"蜀绣",中国南部广东省的"粤绣"和中国东部江苏省的"苏绣"的合称。
中国的刺绣工艺在秦汉时期便已达到较高水平,是历史上"丝绸之路"运输的重要商品之一。中国四大名绣是中国刺绣的突出代表
1、湘绣
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向来以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风格独特,品类繁多而闻名海内外。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湘绣制品,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墓葬出土的一件丝织品,它所使用的针法与现代湘绣所差无几,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湘绣工艺就已经产生了。
2、蜀绣
蜀绣也称"川绣",它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蜀绣的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蜀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针法多达100多种,充分发挥了手绣的特长,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蜀绣题材大多为花鸟、走兽、虫鱼和人物等,品种除了绣屏之外,还有被面、枕套、靠垫、桌布、头巾等等。 
3、粤绣
粤绣是"广绣"和“潮绣”的总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出产于广东省广州、潮州、汕头、普宁、揭阳、中山、番禺、顺德一带刺绣品的总称。
唐代苏颚《杜阳杂编》记载,唐代的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广东南海县(今广州)一位名叫卢眉娘的少女曾在一块一尺左右的绢面上绣出七卷《法华经》,粤绣从此名扬天下。唐玄宗时,岭南节度使张九皋进献精品刺绣给杨贵妃而获加官三品,可见当时最高阶层对粤绣欣赏有加。广绣《紫荆孔雀》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广州港的繁荣促进了粤绣工艺的飞速发展,粤绣品开始输出国外。
4、苏绣
苏绣是以江苏苏州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苏州刺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就有了关于苏绣制作的记载。此后经过历代的不断发展完善,到明代(1368~1644年)时,苏绣已成为苏州地区一项普遍的群众性副业产品,形成了"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的局面。
清代(公元1644~1911年)的苏绣以"精细雅洁"而闻名,当时的苏州更有了"绣市"的誉称。清代中后期,苏绣在绣制技术上有了进一步发展,新出现了精美的"双面绣",仅苏州一地专门经营刺绣的商家就有65家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