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筋位移,直接影响保护层厚度发生了变化,那就至少违反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5.5.2条的规定。

1、柱钢筋移位的处理,钢筋的偏位在工程施工中应该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通病问题。而且多发生在墙柱钢筋。

2、柱子偏移产生的原因:

(1)是因为模板垂直度没有控制好。

(2)是砼浇筑过程对钢筋的扰动太大。

(3)是柱子变截面时,钢筋收时,定位筋

没有做好。

3、要想减少钢筋的偏移问题,主要还是要注重事前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定位要准确,很多钢筋移位是定位不准确造成的。

(2)首先在钢筋施工时,钢筋固定要牢固,一般用点焊与板钢筋基础钢筋焊牢。保护层常采用的砂浆垫块必须按要求设置,并绑牢固,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求垫块要有一定的强度,最好采用塑料垫块。

(3)在支设墙柱模板时要注意尽量不要把保护层垫块碰掉或碰坏,要注意保护墙柱模板支设完后,要检查上口的钢筋是否与模板接触,如果有,要在墙柱上口增加垫块,确保墙柱主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4)墙体的水平钢筋应超出楼板面一到两道,并要用要用拉筋隔三拉一进行加固,柱子钢筋的箍筋同样要超出层面2至三个,并加固。

(5)在浇灌混凝土时,注意不要过振。

(6)注意浇筑方向和顺序,防止浇筑时混凝土挤压造成钢筋移位。

(7)做好成品保护,防止碰撞造成钢筋移位。只要按以上要求施工,基本可以避免钢筋偏位。如果发生了偏位,要根据偏移的大小来进行处理。若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发现钢筋偏位,则要在底板混凝土上向下凿一些,尽可能的使偏位钢筋在底板混凝土下矫正,矫正完成后还要增加附加筋,使上层的荷载能垂直的传入基础。

针对框架柱钢筋移位,位移小的可以用1:6

的方法直接矫正,位移较大且小直径钢筋可以用植筋的方法重新生根,但是较大直径的钢筋,应该剔凿砼至梁主筋,把柱主筋加拐子与梁筋进行焊接,重新生根,这样才能保证钢筋的抗拉强度和质量,而植筋针对较大直径的钢筋的抗拉能力和砼的握裹力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