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用加法?
答:①知少求多用加法。 ②求一共多少用加法。
1、小青有28张画片,照片比画片多16张。小青有多少张照片?
2、二年级(4)班有女生27人,男生比女生多8人,男生有多少人?
3、果园里有梨树24棵,苹果树比型树多18棵,苹果树有多少棵?一共有多少棵树?
4、红气球有25个,蓝气球有29个,所有气球有多少个?
什么时候用乘法?
答:①加数相同时可以用乘法。②平均分求总数时用乘法。
1、有一批白菜,第一次卖出6筐,第二次卖出6筐,第三次卖出6筐,一共卖出多少筐?
2、妈妈买了4块蛋糕,每块蛋糕6元。一共要花多少元?
3、每盒笔要花6元钱,小兰买5盒。要花多少钱?
4、游乐园进来4个小朋友,又进来4个小朋友,又进来4个小朋友。现在游乐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什么时候用减法?
答:1①知多求少用减法。
②求还剩多少用减法。
③求比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
1、小青有28张画片,照片比画片少16张。小青有多少张照片?
2、小月有32张画片,画片比照片多14张。小月有多少张照片?
3、蓝气球有23个,飞走了7个,还剩多少个?
4、二年级(4)班有女生27人,男生有35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5、二年级(3)班有女生29人,男生有33人。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什么时候用除法?
答:①平均分成几分,求一份有多少,用除法。
②平均分,求能分几份,用除法。
1、妈妈买了18个苹果,平均分给我、哥哥、姐姐三个人,每个人能分多少个?
2、有20个女,每5个分成1份,能分几份?
3、有25个小朋友,每5个人排成一队,能分几队?
4、蛋糕店有36个小蛋糕,平均放进6个盒子里,需要多少个盒子?
什么时候用加减乘除
加减乘除(+、-、×(·)、÷(∶))等数学符号是我们每一个人最熟悉的符号,因为不光在数学学习中离不开它们,几乎每天的日常的生活也离不开它们.别看它们这么简单,直到17世纪中叶才全部形成.
法国数学家许凯在1484年写成的《算术三篇》中,使用了一些编写符号,如用D表示加法,用M表示减法.这两个符号最早出现在德国数学家维德曼写的《商业速算法》中,他用“+”表示超过,用“─”表示不足.到1514年,荷兰的赫克首次用“+”表示加法,用“─”表示减法.1544年,德国数学家施蒂费尔在《整数算术》中正式用“+”和“─”表示加减,这两个符号逐渐被公认为真正的算术符号,广泛采用.
以符号“×”代表乘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首创的.他于1631年出版的《数学之钥》中引入这种记法.据说是由加法符号+变动而来,因为乘法运算是从相同数的连加运算发展而来的.后来,莱布尼兹认为“×”容易与“X”相混淆,建议用“·”表示乘号,这样,“·”也得到了承认.
除法符号“÷”是英国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后来在英国得到了推广.除的本意是分,符号“÷”的中间的横线把上、下两部分分开,形象地表示了“分”.至此,四则运算符号齐备了,当时还远未达到被各国普遍采用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