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力」甲211合22370子組
「力」乙453合22460子組
「力」乙5404合7352賓組
「力」乙8698合22268子組
「力」乙8712合22322子組
「力」乙8893合22323子組
「力」乙8898合22324子組
「力」京津1903合18446
「力」存1459合22269子組
「力」庫203合40764
「力」中大11
“力”,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为象形字。从较早的金文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力”原来是古代一种翻土的农具,也就是“耒”。
耕田需用力、所以借为力量的“力”,后来陆续在金文、楚系简帛、秦系简牍、秦朝小篆中发现,“力”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篆书演变而来。
力字甲骨文
力字的甲骨文写法如下图:
力(拼音:lì )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耒(一种原始的农具)。力的本义即耒,用耒耕作需有力,故引申为气力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