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濮间位于北海公园内东岸小土山北端,是北海的园中之园之一,幽静别致,很有特色。明代嘉靖十三年于此初建凝和殿,乾隆二十二年增建成北海的园中之园。四面古松葱郁、遮天蔽日,来自北面先蚕坛的浴蚕河水经画舫斋缓缓流入,曲桥、水池、山石、回廊,回旋于咫尺之间,景色清幽深邃。

传说是康熙所建,以承德避暑山庄为蓝本所作,还有一种说法是乾隆六次下江南,按南方园林和自己的设想所建。

濠濮间的著名典故

“濠濮间想”语出《世说新语·言语》,“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濠”、“濮”来自于《庄子·秋水》中两则故事,本是两条河流的名字。一则是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观鱼,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在二人的论辩中,表现出庄子充满了对鱼乐境界的向往。庄子曰:“我知之濠上”,他于濠上悟出了性灵的自由是多么难能可贵。

另一则故事写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杆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这里,庄子通过巧妙的问答,表达自己的人生旨趣,不在庙堂,而在山林。曳尾于涂,方有无上快乐。

这两则故事的内容,被《世说新语》糅合为“濠濮间想”,它是一种山林之想、自由之想,表达的是人与自然亲和无间的情怀。“濠濮间想”,也成为中国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境界,中国艺术家的一种重要情怀。中国艺术强调,和谐的根本在于人对自然的回归,在与自然的亲和中感受无上乐趣。“濠濮间想”的境界是一种自由的境界,和谐的境界。解脱人为的障碍,回到自己本然的生命之中,与山水林木共欢乐,伴鸟兽禽鱼同悠游,感受人与自然的通体和谐。“濠濮间想”者,云水之乐、山林之想也。其实,并不在山林云水本身,而在人的心态。心态自由、平和,当下即是云水,庙堂即是山林。

濠濮间的著名典故

“濠濮间”的名称来源有两种说法:

一是传说清朝康熙为承德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题“濠濮间想”。“濠濮间想”一语出自《世说新语》中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濠濮间想”的故事:“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

二是传说乾隆六次南巡江南,带来描绘图本,濠濮间是依图仿建的一部分,乾隆特别喜爱。他自题的对联“蘅皋蔚雨生机满松嶂横云画意迎”,反映出本园山水松竹长卷画的动态。

乾隆皇帝是一位文化素养较高的皇帝,他能诗善画,长于书法,并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他六次南巡,都有如意馆的画工一同前往,把他看中的名园胜景绘成图样,带回北京在皇家园林中仿建。但是移植这些名园胜景,不是机械地照搬,而是根据北方的建筑和花草树木的特点,结合叠山理水,再现江南园林的情调。濠濮间就是仿江南私家园林风格而建造的一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