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句出自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所作七言绝句《清明》一诗之第三句。该诗是杜牧的代表作,也是历史名篇。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又饱含浓郁的思乡之情。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释义:

清明节到了,在春天的这个时节,小雨连绵。在旅途中的远行客都行色匆匆,如同落汤鸡,看上去失魂落魄。

在路边遇上一个放牛回来的小童,走上去问他附近卖酒的店里在哪里小童伸出指头指向远处那座叫杏花村的地方。

借问酒家何处有作者是谁

杜牧。

清明

唐代 ·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色彩清淡,心境凄冷,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历来广为传诵。

借问酒家何处有作者是谁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人,唐代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

杜牧是当朝宰相杜佑之孙,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三,故被称为“杜十三”,他的政治才华非常出众,文采也非凡,读书之余对军事也很关心,曾写过《孙子》注解。杜牧二十岁便通读经史,对治乱与军事尤其感兴趣,二十三岁时写出了著名的《阿房宫赋》,二十五岁写《感怀诗》表达对藩镇问题的见解,彼时已颇有名气。杜牧二十六岁考中进士,被授为弘文馆校书郎,后任江西观察使幕、淮南节度使幕、观察使幕、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公元852年,杜牧病逝,临死之前自撰墓志铭,作为一代文豪写的墓志铭却是平实无奇。杜牧以七言绝句著称,以咏史抒怀为主,创造了晚唐诗歌的高峰,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