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
对比、通感等修辞手法,将琵琶声的形象,琵琶女
的神态、心理以及琵琶女演奏技艺之精湛、高超等
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音
乐图画,塑造了一个个动人心弦的音乐意象,成功
地实现了音乐艺术向语言艺术的转化.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弦弹出的声音深沉悠长,像阵阵疾雨小弦弹出的声音轻细柔慢,就好像人在窃窃私语.
自此至以下十四句,借助语言摹写音乐的时候,都运用了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形象性
这两句是说弹奏琵琶音响之精微.用“嘈嘈”、“切切”这两叠字词摹声,又用“急雨”、“私语”,使它形象化.琵琶有四弦或五弦,“大弦”指其中最粗的弦,“小弦”指其中最细的弦.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交错杂弹,就像大珠小珠泻落在玉盘.
前一句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这里再用后一句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闻.重音叠词的运用,更加强了悦耳的听感和韵律的节奏.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有时弦声轻快悠扬,就像宛转悦耳的黄莺在花下啼鸣
有时弦声艰涩低沉,好像呜咽的泉水在冰下面流转.“间关”,形容莺声宛转.“幽咽”,指悲抑哽塞.这里,诗人将琵琶声同时诉诸听觉与视觉,分别表现出轻快与冷涩的不同感受.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冰下的流泉,渐渐地冻结了
那弦也像被冻住了,快要断绝就这样,弦声越来越弱,暂时停歇下来.诗人以丰富多彩、精妙新巧的比喻,将变化多端的音乐描绘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作者的才华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之美上,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出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诉说身世作了铺垫.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声音暂停的时候,只觉得另有一种深藏的愁绪和恨意产生.此时,虽然静默无声,却更胜过那有声之境.“有声”之时,听者的思想感情随着曲调奔腾跳跃,无暇细味.而“无声”之时,给人以时间去整理思绪,体味曲中之情同时将听者引向未来,因为不知道下面又会怎样.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强音,就像银瓶突然迸裂,里面的水浆喷溅而出又像铁骑冲出、刀枪撞击一样,是那样雄壮铿锵,激越昂扬.当听者置身“无声”之境时,满以为就要结束了.
谁知
“幽愁暗恨”在“声暂歇”的过程中,已积聚了无穷的力量,不可压抑,终于在这里爆发出来.于是,全曲推向高潮.
白居易琵琶行中采用比喻和拟人
总的就是:
(象徵,借代,比喻,错综,顶真,叠词,互文见义,反衬,衬托,对比,设问,镶嵌)
象徵
枫叶荻花秋瑟瑟 象徵心情离愁感伤。
别时茫茫江浸月 象徵离别的旁徨无依。
唯见江心秋月日 象徵情绪宣泄后的舒畅。
遶船月明江水寒 象徵心情孤寂、凄苦。
黄芦苦竹绕宅生 象徵心情苦闷。
借代
举酒欲饮无管弦 管弦借代「音乐」。
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竹借代「音乐」。
妆成每被秋娘妒 秋娘借代「歌伎」或「美女」。
秋月春风等闲度 秋月春风借代「良辰美景」。
门前冷落车马稀 车马借代「豪客」。
譬喻
明喻: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四弦一声如裂帛。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略喻: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水泉冷涩弦凝绝。
借喻: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错综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顶真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
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
使快弹数曲,曲罢,……
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
却坐促弦弦转急。
类叠
瑟瑟、茫茫、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唧唧、往往、凄凄。
互文见义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主人下马(客下马)、(主人在船)客在船。
映衬
藉琵琶女的遭遇与白居易的失意造成正衬效果。
琵琶女今(憔悴落寞)、昔(繁华欢乐)遭遇的对比。
设问(提问)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镶嵌
「东」船「西」舫悄无言。
「千」呼「万」唤。
白居易琵琶行中采用比喻和拟人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对于琵琶演描绘出琵琶弹奏的的音色奏的描写,作者通过多种修辞手法。例如比喻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其中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一段是《琵琶行》中的经典段落 ,生动形象地为我们描绘出琵琶弹奏的音色。让人们感受到琵琶演奏的音乐美。
(2)对比,通过大弦(如急雨)与小弦(如私语)的对比,贴切地阐释出琵琶这种乐器中大弦与小弦的区别。
(3)白居易《琵琶行》中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如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特点的句子是这样描述的:“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