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梁城池异常坚固,且城内粮草充足,王贲见秦军久攻不下,遂令秦军开渠水灌大梁城。
事件背景如下:
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王政派王翦之子王贲率领秦军十万,进攻楚国的北部地区,占领楚国城池十余座以震慑楚军,然后集中兵力北上,于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突然袭击魏国。王贲率领十万秦军,一路摧古拉朽,很快就打到了魏国都城大梁。
大梁的城池修得异常坚固,而且城内粮草充足,足以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因此,秦军无论是强攻还是围困,都无法攻下固若金汤的大梁城。王贲经过分析后认为,大梁城虽然异常坚固,粮草也十分充足,但有一个先天不足,那就是地形不利。王贲见秦军久攻不下,观大梁城地势较低,又因黄河、鸿沟离此不远,遂令秦军开渠,引黄河水入鸿沟,再掘鸿沟,水灌大梁城。
很快,大堤被掘开,河水替代了秦军的千军万马,从三面涌入大梁城。当时正是大梁的春汛时节,时常下雨,因此水势越发浩大。大梁数百里范围内成为水上泽国,无数人葬身水底。最糟糕的是,经过三个月的浸泡,大梁城土质的城墙已经渐渐松软出现坍塌。无奈之下,魏王假召开最后一次御前会议,决定开城投降。不久,大梁城上竖起白旗。水势退去后,魏王假携王室成员出城投降,存续了179年的魏国彻底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