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密州。因为对当时朝中王安石主导的新政的不和,作为一个拉仇恨的小能手又同时得罪了新党和旧党,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都在外任。

并且对弟弟苏辙的想念,于是苏轼在从熙宁四年(1071年)至熙宁七年(1074年)的杭州通判任期结束后。苏轼主动要求到密州任职。并留下了密州出猎的词。而当时密州确实是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可能是存了磨练心智的心思。也是对朝中政事的失望吧。

我们很熟悉的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便是创作于他到任密州的第三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直到此时,他仍未能见到日思夜想的弟弟苏辙。

苏轼自请外任的第一个地方

由于上书议论新法的弊端,触怒了变法革新派,苏轼不得已自请外任州官。熙宁四年(1071年)七月,苏轼一家,乘船离开京师,前往杭州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