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分守己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北宋·袁文《翁牖闲评》。
安分守己的意思是安于命定的本分,只做自己分内的事情。该成语构词方式是联合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状语。
成语出处
北宋·袁文《翁牖闲评》:“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安分守己”。
形容不添乱的成语
安分守己 
【拼音】: ān fèn shǒu jǐ
【解释】: 分:本分。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出处】: 宋·袁文《翁牖闲评》八:“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举例造句】: 从此养好了,可要安分守己,再别胡行乱闹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二回
【拼音代码】: afsj
【近义词】: 循规蹈矩
【反义词】: 违法乱纪、为非作歹、惹是生非
【歇后语】: 万岁爷的顺民
【灯谜】: 妃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为人规矩老实
【英文】: keep one's nose 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