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的是王越和蔡邕。王越作为东汉末年有名的剑客,三国时期史阿的师父,曹丕的师公。这便是剑的由来,而琴便是指的蔡邕,因为蔡邕善鼓琴。
该成语也作琴心剑胆,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出自:元 吴莱《岁晚恍然有怀》诗:“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近义词有:侠骨柔肠、剑气箫心,剑胆琴心是中性成语,可作宾语指人刚柔相济。
剑胆琴心指的是谁
谭嗣同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剑胆琴心”的雅号。
在中国的历史上,维新志士谭嗣同(1865年-1898年)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丈夫,他为戊戌变法慷慨赴义的壮举感召日月。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谭嗣同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剑胆琴心”的雅号。 在才常路的“谭烈士专祠”里,曾经有一幅谭嗣同摄于南京的照片,那年他32岁,外穿月白色长衫,内着玄色武士装,左手叉腰,右手持剑,浓眉俊目,闪闪似电,有一种立如山岳、傲视死神的凛然正气。谭嗣同短暂的一生中,两剑三琴陪伴他度过了不少苍茫岁月。
有湘人余德泉撰写对联:“壮矣,维新欲杀贼而未回天,终成国恨快哉!喋血屹昆仑以昭肝胆,长醒吾民。”正是化用了那首《狱中题壁》的诗意。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谭嗣同也被杀,他的那种愿以颈血刷污政,视死如归的精神不仅直指清朝政府的腐败和黑暗,同时也为人民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后人永远去敬仰。”
“同样是湖南人,同样是书生救国,稍早的曾国藩走到了传统“人臣”道路上的最高阶段,而菜市口引颈待戮的谭嗣同,则有一种以身殉道的悲壮。这种悲壮,终结了湘学“经世致用”精神在传统道路上的努力,开创了湖湘志士新的救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