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内到外:地核-外核-地幔-地壳。1、地核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于地球的最内部。半径约有3470 km,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高密度,地核物质的平均密度大约为每立方厘米10.7克。温度非常高,有4000~6800℃。地核的。
地壳地幔地核划分图
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如下图
1、地壳
地壳是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地球外壳,是地球最外层的薄壳。其厚度变化大,各地不一。洋壳很薄,平均厚约8km,最薄处仅3km左右。陆壳平均厚约33km,我国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可达70km以上。地壳的体积占地球总体积的1.55%,质量占地球质量的0.8%,地壳的平均密度为2.8g/cm3。
2、地幔
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的圈层称为地幔。其体积占地球体积的82.3%,质量占67.8%,平均密度约4.5 g/cm3。由于地下670km深处地震波速间断面甚为显著,故而以此间断面将地幔作为上、下地幔的分界面。
3、地核
古登堡面以下直至地心部分,称为地核。它的体积占地球体积的16.2%,质量占31.4%,平均密度为10.83g/cm3。根据地震波速高低,可分为外核、过渡层和内核。
外核为深2891~4771km部分,为液态。密度由9.90g/cm3增至11.87g/cm3。
过渡层为深4771~5150km的圈层,推测为液态向固态过渡,平均密度增至12.06g/cm3。
内核为5150km~地心部分。推测为固态,其密度为12.77~13.09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