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中国在此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古人对贫困的认定,一般要对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以此进行分类定级。
如清代汪志伊在《荒政辑要》中将“产微力薄,家无担石,或户倾业废,孤寡老弱,鹄面鸠形,朝不谋夕者”定为极贫,将“田虽被灾,盖藏未尽,或有微业可营,尚非急不及待者”定为次贫。
贫困认定之后,官府会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
如明代林希元的《荒政丛言》就提出“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
原创 | 2023-01-01 12:30:52 |浏览:1.6万
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中国在此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古人对贫困的认定,一般要对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以此进行分类定级。
如清代汪志伊在《荒政辑要》中将“产微力薄,家无担石,或户倾业废,孤寡老弱,鹄面鸠形,朝不谋夕者”定为极贫,将“田虽被灾,盖藏未尽,或有微业可营,尚非急不及待者”定为次贫。
贫困认定之后,官府会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
如明代林希元的《荒政丛言》就提出“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
Copyright 2005-2020 www.kxting.com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23022655号
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47085,10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