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也叫蛤蟆há ma(蟆单独读má)。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癞疙宝。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们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则是我国紧缺的药材。

蟾蜍水陆两栖,皮肤布满小孔具有渗透性,外加它们从出生就没有羊膜和壳等结构的保护,致使它们对环境的敏感性要高于其他类群,两栖动物被认为是检测环境变化的风向标。

癞蛤蟆是什么品种的

在我国有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

癞蛤蟆品种在世界各地大概有三四百种,不过在我国分布的最为广泛的是中华大蟾蜍以及黑眶蟾蜍两种。中华大蟾蜍多是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丘陵地区以及平原地区,除了生殖季节外白天多是隐藏在草丛、瓦块、砖头底下。黑眶蟾蜍多是分布在西南和华南地区,主要以白蚂蚁为食。

癞蛤蟆是什么品种的

是中华大蟾蜍。中华大蟾蜍形如蛙,体粗壮,体长10厘米以上,雄性较小,皮肤粗糙,全身布满大小不等的圆形瘰疣。头宽大,口阔,吻端圆,吻棱显著。舌分叉,可随时翻出嘴外,自如地把食物卷入口中。舌面含有大量粘液。近吻端有小形鼻孔1对。眼大而突出,对活动着的物体较敏感,对静止的物体迟钝。眼后方有圆形鼓膜,头顶部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腺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