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户为甲,每户人数多少不等,少至一人,多则可超过百人。故一甲有数十至数百人以上。且按自然情况不同,一甲的户数并不固定,可少于或多于十户。
汉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
唐代:四家为邻,五邻为保,五保为里(城镇叫坊),五里为乡。
宋代:十户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
明代: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十人,董一里一甲之事。先后以丁粮多寡为序,凡十年一周,曰排年。在城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
中国古代一甲村多少户
中国古代元朝又出现了“甲”,以二十户为一甲,设甲生。至清,终于形成了与民国时期十进位的保甲制极为相似的“牌甲制”,以10户为1牌,10牌为1甲,10甲为1保,由此建立起了封建皇朝对全国的严密控制。甲制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为我国保甲制鉴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