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而苏秦和张仪是战国时期的人,他们相隔着二百多年,因此不是同一时代的。不过他们都是古代中国的风云人物,特别是孔子作为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万世师表,对中国人的影响极大。苏秦和张仪作为,战国时期的政治家,也推动也当时社会的发展。
孔子和张仪苏秦同时代吗
张仪和苏秦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张仪和苏秦都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
张仪:
张仪出生在魏国,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安邑县张仪村人,是魏国时期的贵族后裔,同时也是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纵横家。
张仪是第一个提出连纵的人,但是在魏国被别人看不起,很长时间都得不到魏王的重用,于是张仪来到秦朝拜见秦惠王,并且把自己连纵的想法告诉了秦惠王。
秦惠王听了以后非常高兴觉得张仪是个可以重用的人才,于是封张仪为秦国的宰相。后来张仪奔走在列国之间提出以横破纵使得各国君主都从连纵抗击秦朝变成了连横亲秦,张仪也因为自己的这个想法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苏秦:
苏秦和张仪都是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鬼谷子的学生,两个人一起跟着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苏秦学成了以后奔走在列国之间,但是一直都得不到赏识,最后穷困潦倒回家,回到家后苏秦并没有放弃而是刻苦的学习《阴符》。
在一年以后学完了又开始在列国之间奔走,最后终于得到了燕国君主的赏识,燕王派苏秦出使赵国。苏秦到赵国后,提出了各国之间合纵来共同抵御秦朝的办法得到了各国之间的信任于是苏秦佩六国相印代领六国大军,使的秦朝十五年都不敢出函谷关。
扩展资料:
《史记》中的苏秦是一个身佩六国相印、周游列国的大纵横家,是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传奇人物,和另一个大纵横家张仪,正所谓一纵一横,相与显能。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一批战国时的重要史料纵横家书。其中有一些保存了苏秦真实言行的书信,澄清了关于苏秦及其相关历史的诸多根本性错误。
根据这些出土资料,可以清楚地知道,苏秦本是燕国派出的间谍,一直在帮助燕昭王从事着颠覆齐国的活动。
苏秦再次踏上谋取功名的道路,就是从燕国开始的。战国时期,燕与齐是邻国,燕弱而齐强。长期以来,燕国深以齐国将战略矛头对准自己为忧。
公元前314年,齐宣王乘燕国内乱大举发动进攻,燕军几乎覆灭。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即位。他处心积虑要报这深仇大恨,踌躇满志的苏秦恰在此时来到燕国。
一个有国仇家恨,另一个有宏图大志,两人一拍即合。苏秦打动燕昭王的是他谋齐的策略,而燕昭王打动苏秦的则是他的知遇之恩。苏秦并且自愿冒险赴齐国活动,自此开始了他长达16年的间谍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