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太庙后面的祧庙中安放
太庙又称为皇帝的"宗庙",里面里供奉的是本朝历任皇帝的神位,是古代皇帝祭祀远祖、近祖的地方,有时候也是国家面临重大抉择时进行祭祀祷告的场所。
依周礼,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许设庙。也就是说,皇家在太庙中只能供奉七个皇帝,且始祖神位居中,万世不祧,超过七代意味着“亲尽”,亲尽则祧,就是把仅次于始祖的那一个皇帝的神位移到太庙后面的祧庙中安放。
当明世宗朱厚熜即位的时候,他是明朝的第十一个皇帝,当时,太庙中的九个位置(德祖、太祖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早已放满,如果想把自己的父亲放进去,那就必须把前面一个皇帝的神位移出来。
作为朱棣一脉的朱厚熜,肯定不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朱棣的神位不仅不能移出去,还得巩固,于是朱厚熜就把朱棣的庙号由明太宗改为明成祖,也享受“万世不祧”的待遇。
就这样,明仁宗朱高炽的神位合乎礼仪祖制地被移出了太庙。
朱高炽移出太庙后放哪里
移到太庙后面的祧庙中安放。
依周礼,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许设庙。也就是说,皇家在太庙中只能供奉七个皇帝,且始祖神位居中,万世不祧,超过七代意味着“亲尽”,亲尽则祧,就是把仅次于始祖的那一个皇帝的神位移到太庙后面的祧庙中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