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治水名臣是靳辅。靳辅是清代治理黄河水患第一人。康熙年间,因战乱使黄河河道年久失修,黄河多次发生决口,百姓深受其害,康熙任命45岁的安徽巡抚靳辅担任河道总督治理黄河,在康熙大力支持下,靳辅治水成功,靳辅去世之后五十年内,黄河都没出现大的水患。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康熙年间治水大臣

一、靳辅(1633年—1692年),字紫垣,辽阳州(今辽宁辽阳)人,清代大臣,治水名臣。

二、陈潢(1637年—1688年),字天一,号省斋。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朝治河名臣。

三、于振甲(1638年~1700年),名成龙,字振甲,号如山。直隶固安人。清代直隶巡抚、兵部尚书、河道总督。

康熙年间治水大臣

康熙年间有三位治水名臣。一、靳辅(1633年_1692年)字紫恒,康熙十六年开始担任河道总督,上任后一连上八道奏折,史称“治河八疏”,将黄河、淮河、运河视作一个整体,统一治理。

二、陈潢(1637年_1688年)字天一。著有《河防述言)、《河防摘要》,成为后世治河的重要文献。

三、于成龙(1638年_1700年)字振甲。为解决治理河水时,民夫苦累的问题,上奏提议设立河兵,惠及许多百姓,开创了全新兵制。任河道总督,治理黄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