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词的意思是千、万:言其多。指成千上万的兵马。形容兵马很多或声势浩大。这个成语出自唐•李延寿《南史•陈庆之传》。陈庆之,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人,是南朝时梁高祖萧衍帐下的一员猛将。他身高八尺,虎背熊腰,一脸连鬓胡子,样子很威武。

陈庆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为梁朝基业立下了卓越的功勋。这年,陈庆之据守边关,北魏聚集三十万兵马将陈庆之团团围住,情况十分危急。而当时陈庆之手下只有七千人马,大家都非常惶恐,他却十分镇定,每日照常起居,与将士们商讨军情,即使亲临前线视察敌情时,也谈笑风生,毫无惧色。

将士们以为主将必有退敌之策,渐渐地也就不再怯敌了。北魏主帅见自己兵临城下,梁军却稳如泰山,不禁疑惑起来,一时竟不敢轻举妄动。陈庆之趁两军相持之机,暗自查清了敌军兵力部署,同时加强己方演练,并反复研究,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破敌计划。

一切准备妥当后,陈庆之于夜里集合了全营将士,命令大家立刻做饭、喂马,凌晨实施突围。为了便于夜战,他要全军一律身穿白袍,于凌晨之际奋勇杀出。北魏军队毫无准备,溃不成军,被梁军杀开一条血路,突围出去了。

紧接着,梁军按照既定战略,啾准敌军兵力不足的城池,急攻而下,消灭了万余敌军,缴获了大量的马匹、布帛和粮草。就这样,陈庆之所率部队以运动战方式,时东时西,忽南忽北,一连攻占了几座城池,逼迫敌军不得不退兵议和。

当时北魏百姓,看到陈庆之部将一律身着白袍,在疆场上驰来奔去,所向披靡,就编写了一段民谣颂扬他。其中有这样两句: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后来就演化出“千军万马”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