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齐郡太守虎符,长5.8厘米、高2.3厘米、厚2.1厘米,1989 年在陕西省咸阳市渭河以南秦都区沣西乡李家庄村出土,咸阳博物馆收藏

该虎符为青铜质,左右两半共为一合。长5.8厘米、高2.3厘米、厚2.1厘米。虎作伏卧状,嗔目、圆耳、短吻,鼻梁较宽,嘴微启,体粗壮肥硕,尾巴较短,呈半球形。器身有铁锈红斑。体上有三处错银阳文篆书,分别为脊文和左右肋文,脊文为:“与齐郡太守为虎符”8字左肋文为:“齐郡左二”4字,其中“气”字下半部磨蚀不清右肋文:“左二”2字,左右肋文字划均较浅。

虎符一般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状,劈为两半,分为左右两个半虎符,以右为尊,左半交给将帅,右半由皇帝保存,并且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使用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方可调兵遣将。

汉代虎符有几个

有两个。虎符为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铜制、虎形、分左右两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右符留存中央,左符在将领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