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花了三十一年治河。
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帝任命治水专家靳辅为河道总督,开始了治理黄河的事业。
靳辅主张开大河,筑长堤,于成龙则主张疏通出海口,以缓解水流压力。经过反复争论,康熙帝认为于成龙的主张比较省工省钱,于是决定支持于成龙的主张,否定了靳辅的方案。
一直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新一代的杰出治水专家张鹏翮的主持下,黄河治理工程才得以完成。
黄河修了多少年
1974年11月,历时10年之久的黄河第三次大修堤工程正式启动。
这年冬,河南组织沿黄13个市、县组织28万人开展了规模浩大的治黄工程施工。
黄河第三次大复堤 壮观的施工场景
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洪水主要靠两岸堤防约束才能入海。20世纪70年代,黄河下游淤积严重、河道排洪能力急剧下降,黄河下游堤防防洪标准不足的问题又表现出来。
1974年,国务院批转了黄河治理领导小组的《关于黄河下游治理工作会议的报告》,同意报告提出的建议:大力加固堤防,采取人工修堤和放淤固堤相结合的办法,5年内完成加高土方1亿立方米,10年内把险工薄弱堤段淤宽50米,淤高5米以上,放淤土方3.2亿立方米。
封丘曹岗险工放淤固堤
1979年以前,修堤任务的沿黄各县组织民工修建,以胶轮小车和架子车做为人力施工的主要工具,卷扬机、手扶拖拉机等机械动力牵引较以前增加。
1974年至19世纪80年代初期,架子车成为主要施工工具
第三次大复堤,人力施工工具由胶轮车升级为架子车
开封郊区段施工场景
1976年冬至1977年春,河南黄河施工堤线长173公里,10余万人参加施工,出动各种车辆5.3万辆,拖拉机288台,共完成土方659万立方米。
马、毛驴等牲畜逐步代替人力拉车
牲畜拉车 减轻了人力劳动强度 提高了效率
1976年4月,郑州豫剧团到工地慰问演出
慰问演出《红灯记》
1979年以后,河南、山东黄河河务局组建起机械化施工队伍,黄河机械化施工队伍开始发挥主导作用。
东风红履带式拖拉机碾压大堤堤身
拖拉机在县级修防段普遍运用
驳壳轮船运输石料
广花铁路支线小火车运输石料
组建汽车、拖拉机施工队
黄河第三次大修堤还造就了一个水利工程措施品牌——放淤固堤。放御固堤是利用黄河泥沙的一个创举,肇始于明代,并在清代治黄史上形成一个高潮。当时有人把这一措施看作是黄河下游“以水治水”的上策。人民治黄以来,黄河下游修防职工对放淤固堤进行了反复探索,一步步掌握规律。
封丘曹岗放淤固堤
放淤固堤输沙管道
第三次大修堤期间,通过全面推广锥探灌浆技术,切实消除了堤防隐患。
机械锥探灌浆
由于工程调整,工程实施从原来的1983年推延至1985年。1986年4月由黄委正式通过竣工验收。
20世纪世纪八十年代黄河花园口堤防险工
河南黄河在这次大修堤中,实际完成投资约4.14亿元,土方约2.17亿立方米,石方154.22万立方米,混凝土6.92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