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字上部的“臼”,像老鼠仰着头、张着嘴、露出牙齿的样子。

我们先来看甲骨文字形,像尖嘴、长尾的特征。鼠头周围的小点代表咬碎的东西。到战国文字时鼠的头部讹化为“臼”。其实“臼”,甲骨文、金文不见,战国文字作

这是一个下陷的石臼形,古人用来舂米。先把粮食放在臼里,用杵来捣碎,再用簸箕扬弃外壳。缸内的刻划代表凹凸不平的纹理。从甲骨文到战国文字来看,鼠的头部发生了讹变,和臼混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