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ōng sūn wǔ jiù
公孙姓:汉族复姓之一。据传,源于5000多年前的华夏时代,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28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不论爵位大小,多喜欢称公。按照周朝制度,国君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即位前称为太子,其他的儿子便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公孙。他们的后代便有不少人便以公孙为姓。《通志》载:"公孙氏,春秋时诸侯之孙,亦以为氏者,曰公孙氏,皆贵族之称。或跟黄帝姓公孙,因以为氏
公孙杵臼,读音
gongsunchujiu
臼[ jiù ] 
1、 舂米的器具,用石头制成,样子像盆 石~。
2、 形状像臼的 臼齿。
〈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舂米器具形,中间的四点表示有米。本义:中部下凹的舂米器具)
2、 同本义
臼,舂也。古者掘地为臼,其后穿木石。——《说文》
3、 又指用以形容臼状物。
如:药臼石臼捣臼
〈动〉
1、 用臼舂米
织纺井臼。(臼,用如动词:舂米。)——清· 周容《芋老人传》
〈形〉
1、 形如臼的 。如臼齿臼头深目(形容相貌极丑)臼科(臼形的坑)
2、 低
岸外而臼中。(臼中,中间凹陷。)——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