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在康熙笔画:7笔画
“吴”,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wú,最早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吴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5个义项
汉语汉字
“吴”,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wú,最早见于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吴”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姓也。亦郡也。一曰吴,大言也。从夨口”。“吴”的基本含义为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如吴钩、吴越同舟引申含义为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如吴下阿蒙[1]。
在日常使用中,“吴”常做姓氏[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吴
笔顺号码
2511134
仓颉码
rmk
平水韵部
上平七虞
笔顺编号
2511134
展开
字源演变
“吴”初见于金文时代,为会意字兼形声字,该字上边为“口”,其古文字形很象是张开的嘴下边则象是打着手势的人的形状。隶书和楷书中的“吴”,下边为“天”。后逐渐见于金文、楚系简帛、秦朝小篆,最终逐渐演变成楷书体和简化版的“吴”。其字源演变图如下[1][2]:
吴的字源演变
吴的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词
例句
wú
动词
大声说话,喧哗
peal
不吴不敖,胡考之休。——《诗·周颂·丝衣》。传:“吴,哗也。”
形容词
大
big
吴魁
名词
吴国。公元222—280年孙权所建的国家
Wu state
吴越
参考资料:[1]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俗吴字。【吴志·薛综传】无口爲天,有口爲吴。【正字通】此借字形爲谐语,非吴字本义。【正韵】吴字注亦作吴,非[1]。
说文解字
姓也。亦郡也。一曰吴,大言也。从夨口。古文如此。五乎切〖注〗徐锴曰:“大言,故夨口以出声。《诗》曰:不吴不扬。今写《诗》者改吴作㕦。又音乎化切。其谬甚矣。”〖注〗,亦古文吴[1]。
说文解字注:大言也。大言之上各本有姓也亦郡也一曰吴八字,乃妄人所增,今删正。
吴,大也。九章:齐吴榜以击汏。王注:齐举大櫂。从夨口。大言非正理也,故从夨口。五乎切。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