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对四条独流入海的大河的称呼
即“江、河、淮、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其中淮河、济水古时候也独流入海,故得与江河
并列.(淮河、济水先后被黄河改道所夺,淮河下
游淤塞后改注入长江,而济水故道即今之黄河下
游).现有的记载首见于《尔雅·释水》.
据《礼记·王制》,古代的天子祭天下名山大
川,即五岳与四渎.
唐代始称大淮为东渎,大江为南渎,大河为西
渎,大济为北渎.金、明等代袭之
汉、唐史书记载,鲁北的主要河流有三:济
水在南,源水居中,黄河最北,济南即因为地处济
水以南得名.济水源于河南省济源市,称允水,东
流称济水.东汉以后,黄河改道,在武陟、修武间
济水注入,经河北、山东两省入海,河南境内已无
济水,而山东境内的菏水、汶水等仍沿济水故道
汇流入海.所以唐代人改称清河(后又称大清河
或北清河),以别于古之济水.据说因水色清澈而得名.从此,山东境内只知有清河,而不知有济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