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衣袂 
【读音】yī mèi 
【解释】 
1、衣袖。 
【出处】《周礼·春官·司服》“齐服有玄端素端” 汉 郑玄 注:“士之衣袂,皆二尺二寸。” 
2、借指衣衫。 
【出处】 宋 刘过 《贺新郎》词:“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你是为人须为彻,将衣袂不藉。”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八:“一个穿着水白衣袂的人影,模糊地在东边的葡萄架底下一闪,便又不见了。”
古代袖子的别称
袖子,英文可译为sleeve,指衣服套在胳膊上的筒状部分,源自《初刻拍案惊奇》。1、古代的袖子不但长,而且宽大,所以又称“广袖”。
2、袖字又写作褎。古代袖子较长,垂臂时手不露出, 所以古代作品中常称为“长袖”。
3、古代作品中说奋袖、振袖、挥袖、拂袖, 也都是指袖子。
4、袖又称袂,所谓长袂、修袂、广袂、 奋袂、振袂、挥袂等也指的是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