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指称父亲的称谓有:父、考、君、公、侯、翁、耶(爷,也写作耶)、尊
“阿翁”指称父亲,也是魏晋时期口语化的亲属称谓, 见于《三国志•魏志•武文世公王•赵王干传》注引:“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
公主称呼父亲的话,因该也是用这些叫法的。魏晋南北朝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夫妇双方管对方叫“良人”后来变成了“郎”和“娘”,对丈夫的弟弟称为“小郎”。谈论别人的老婆为“某家娘”“某夫人”。
老婆称老公为“某郎”或是“君”,老公称老婆为“卿”。妇女自称可以用“妾”,谦称用“贱妾”,当然“吾”、“我”是男女都可以用的。看看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的后妃列女等传就知道了。
仆从称主人(男),若主人有官职,则称官职,如《僮约》中仆人称王褒为“大夫”。小主人用“郎”,世说新语里面王献之“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那一条中很清楚。
若主人无官职,“君子”“某君”“某公”“先生”“大人”都是尊称,应该视情形都可以用。
“大家”在汉魏之际应该还不是所有主妇都能用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