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流直下三千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主要是为了突出瀑布的雄伟壮阔,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瀑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夸张指的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在古诗词中广泛运用。
三千尺蕴含什么
千秋:千年不化的,形容时间很长,言雪景时间之长。
万里:万里开来的,指代船景空间之广,给读者以无穷的联想。
三千尺:形容山高。在诗词中一般用于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千秋"、“万里"两个词出自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如下: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前两句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一景一句,一景一个数字,构成了一个优美、和谐的意境。“千秋”、“万里”赋予这些景色以宏大的气势,它显示了身居斗室的诗人壮阔的胸怀,也显示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信心,因为那顺江而下、穿三峡、过襄阳的万里东吴之途,也正是诗人日夜向往的回乡之路。
三千尺蕴含什么
在《望庐山瀑布》诗中“三千尺”是指形容庐山很高,并不是指实际的长度,此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原文: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