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作代词:
①表第三人称。例如:
吾得兄事之。(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②这,这些。例如: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用作助词:
①相当于“的”。
②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如:
吾妻之美我者。(佚名《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宾语前置标志。例如:
夫晋,何厌之有(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
④定语后置的标志。例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⑤音节助词,无实义。例如:
顷之,持一象笏至。(归有光《项脊轩志》)
三、用作动词:
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一、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文言文的常用介词:于、乎、诸、以、与、为
二,代词:用来代替名词的。
文言文里的常见代词:
指示代词:
此、是、之、尔、然、斯、兹(表示这、这个、这里)
夫、彼、其(表示那、那个、那里)
莫(表示没有谁、没有什么)
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吾、我、余、予
第二人称:汝、尔、若、而、乃
第三人称:文言文里没有专门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用之、其、彼来表示。
疑问代词:
谁、何、孰、胡(谁、为什么、什么、哪儿)
焉、安(怎么)
三,助词分为很多种类:
1、语气助词,是用在句中表示停顿和句末强调语气的虚词。比较常用的作用是突出重点和使得语言表达更通顺合理,起到现代文标点符号的作用
2、时态助词,时态助词也称动态助词,通常接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动作或变化的状态,可与时间副词连用。
3、结构助词附着在词、词组的前面或后面,用以表示句子的结构关系。文言中常见的有“之、者、所、然、夫、所以、乎、焉、等、且”等等。